石清 发表于 2004-2-14 11:51:48

随笔集《荒谬地存在》[转帖]

作者:Steven

                                 -- 一切皆荒谬,包括我自己所写的

    哲学与音乐
哲学有两种:一种是公式,一种是诗。
作为诗的哲学就如同音乐,在你的心里缓缓的流淌,那是一种情绪,一种心境。
音乐也有两种:一种关乎情感,另一种关乎心灵。
心灵中的音乐是神的语言,它能使你看到--神的眼睛。


   两条人生路
   人们寻找成功和幸福的道路通常有两条:一条存在于外部的世界,其中,考分、职位、金钱、房子、汽车是路上一个个醒目的里程碑,贯穿整个人生之路。人们你追我赶,追求着那一个个令人垂涎目眩的目标。每到达一个站点,还未尝来得及好好地休息片刻,欣赏一下碧蓝的天空,平静的湖水,便又立刻踏上了新的旅程,唯恐被落在后面。
   人们所争先恐后地追寻的路上的那些东西,是否就是他们心中真正想要的?还是只是随波逐流,盲目地在跟着人群狂奔?在追逐忙碌了一生后,能否得到所要的幸福?或许,也只有他们自己才知道。
   另一条路,则存在于人的内心之中。这条路上的人们也在不断地探寻,希望从他们的心灵之路中发掘出深藏着的闪光宝藏,以给自己带来无上的幸福,摆脱这无边无际的黑暗。他们偶尔抬头仰望的时候,天上的星星正在对他们微笑。可是,他们也没有停歇下来看一看这梦幻般的夜空,而是继续拿着手里的仪器埋头寻找,探寻那块叫作人生至理的善源宝玉。

   这两条路事实上是平行的,而且相距不远,两条路上的人们可以相互看到对方,也正在或多或少、或明或暗地嘲笑着对方。前者笑对面的路上没有汽车、房子和金钱,而后者笑话他们的路上也只有汽车、房子和金钱了,并无真的宝藏。
   两条大路之间的那些阡陌小道是供一些人中途“改道”用的。其实,我们很多人在一生中都不是只走了一条路的,在一条路上行走的久了、累了、走得迷惘了,会问自己:是不是走错了?于是,有的人会改变原来的路线,在另一条路上重新寻找人生的理想和意义。
   两条看似平行的路,却有个共同的终点,所有的人都在向终点走去。其中,有的人认为自己找到了活着的价值,他们是幸福的;有的人迷了路,成了孤魂野鬼……
   有时,我坐在路边的长椅上,看世间百态:有人在笑,有人在闹,有人在绝望地咆哮;时而,我和路人结伴同行,走上一段热闹的旅程;还有的时候,我会坐在湖边垂钓,看着鱼儿悠闲地游动,看着云儿静静地飘过……既然每个人都要走向最后的终点,并且消失掉,那我们来到这个世界上,究竟是为了什么呢?活着,是为了什么呢?
   两条路上的许多人们依旧忙碌着,我驻足抬头,看到了云儿,它在对我笑,我也笑了。人们所错过的宝藏是否就是身边这苍穹下静谧美好的风景呢?

   

哲学死了!


哲学在某些方面看来很像宗教。宗教是”信之则有,不信则无”,哲学又何尝不是?
哲学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就是一种知识界、文化界的宗教。
人们害怕没有信仰的生活,总得相信些什么才会有心灵上的安全感,才不会无所适从。可是,我们的信仰的前提又是那么的不可靠,哲学要么成了在默认的前提下的对外在世界和现象的逻辑推理(形而上学和分析哲学),要么成了玄乎的纯心灵的体察和顿悟(非理性主义)。信仰从来就没有让人觉得可靠过。“上帝死了”以后很快又会产生新的上帝。                                                                                                               在真理消失的时代,哲学成了一个信和不信的问题。你信了它,那么它就是对的,你不信它,那么它就是错的。
海德格尔说,在这个时代,哲学已经走到了尽头。而事实上,这只不过是一个持续了几千年的错误的了结罢了。哲学从它诞生的那一刻起就只是一个多余的错误而已。

人类的哲学研究实际上是在研究未知。可是,以已知去探究未知,以肉体心灵去体会超验,这如何可能?
存在永远是个谜,这个谜只有当我们死亡的时候才能解开,只有在生命回归和融入存在本源的时候才能解开,可那个时候,我们已经不能再说什么了。
几千年来的人类哲学之路或许只是一场虚梦,或是不小心害的一场病而已。哲学该结束了!
但这也似乎不大可能,只要还有人类,这种既有趣又无意义的活动就还会继续下去。

   哲学家们在争论什么?   --说与不说


   两只猫在争论是鱼好还是老鼠好,人见了便会笑其争论毫无意义。
   而在神(或曰更高一级的智慧)看来,我们人类的争论不也同样可笑吗?
任何两个辩者都是分别站在一个大圆的两个半圆上,而不知谁在他们头顶上看者他们发笑呢!当一个人参与到对方的争论之中的时候,他便已经把自己降到和对手一样的等次上去了。
所以说,真正的言是不言之言,真正的辩是不辩之辩。智者可以感受到更高和更深刻,却无需去说服别人,那是无意义的,也将是徒劳的。
其实,我在说这些话的时候,便已经违背了上述观点。当自己说不说的时候,便已经说了。

    心情随笔

   时间不是一条河,也不是一个洞。时间就是全世界:世界就存在于时间中,我们就生活在时间里,没有时间,就没有我们和整个世界。时间在改变着,我们的世界也在一天一天的改变着。
   你是否记得小时候那个有着梦幻般的星空,和纯真的动物的眼神的童年呢?它们存在过,但那只是很久很久以前的事了,魔幻般的童年已经不复存在,我们仍抱着干涸的灵魂煎熬在已经是荒漠的世界中,带着心灵的无形枷锁,消磨着毫无意义的死亡过程。
孩子的灵魂是最纯真的生命,它是那么透明,没有一点儿杂质。从中可以看到精神的本原,意识的本质。因为它们刚刚从那儿过来,像刚从泉眼里涌出的清泉,还没有沾染上一丝尘土。
   但很快,它便被推入了混浊的湍急的河流。在那里,它迷失了吗?它笑了吗? 它流泪了吗?它知道它的目的吗?它还记得自己,曾是从大地口中溢出的那一缕寂寞的清泉吗?


   为什么,有的人朋友很多,却觉得自己孤独可怜?而有的孤单一人,却幸福地拥有心灵的知己?
   孤单不等于孤独,它是超越了孤独后的一种自足。能够享受孤单的人,必经历过一段深深的孤独。
   现代社会中纷繁的人际关系以把人们折磨得心力疲惫,许多年轻人开始提倡一种简单的生活方式,一种简化的人际关系,主张少挣一些,少花一些,少一些应酬,多一些休闲。
   其实,一杯暖茶,一支轻柔的曲子,一本好书,或者一次野外的郊游,都可以给你带来莫大的欢乐和幸福,但前提是,你得有颗乐于平凡,和能够静静地聆听这朴素自然的心。
把生活过得简单一些,反而可以使人更接近真实、平凡、而又快乐的生活。


   许多人,总爱把自己的快乐建立在别人的喜好上,而不是把握在自己的手里。这样,怎会有快乐?--爱情中的人往往就是如此。

爱情是花朵,婚姻就是摘下这朵美丽的花。
所有的爱情都会逝去,它不是在婚前夭折,就是在婚后慢慢变淡,直至无影无踪



《英雄》中的人生哲学


因为报仇而练剑,却在习剑中悟出了更大的抱负,没有了初衷--仇恨。
因为救国而学习,却在读书中爱上了更大的世界,没有了初衷--狭隘。
为了生命而寻找,却在追求中看到了世界的虚无,告别了本意--盲目。
为了真理而思考,却在焦虑中见到了更大的真理,那就是--没有真理!


怀疑一切,有时等于相信一切。我们不是在虚无中失去一切,就是在虚无中得到一切!

   人活着是为了快乐
人活着是为了快乐!这是个不争的事实。
自私的人是如此,乐于助人的人也是如此--他们的快乐就是让别人快乐。如果别人不快乐那他们也会跟着痛苦。
自私的人因不满足而痛苦,总为别人着想的人也总在折磨自己。看看那些忧国忧民的人们就可以了解这一点,他们总把国家扛在自己的肩上。如果大家都这么想的话,谁还能快乐?
所以说,快乐的人是想的很少的人。
哲学家们总以为自己能一劳永逸地建立一种思想把人们从苦难中解救出来,却不知别人要比他们幸福得多。因为他们不会有这么大的困惑。
幸运哲学家们倒还可以找到一条使得自己得以解脱的人生哲学,但另一些人则没有那末幸运了:他们不得不继续那些无休止的论战,或者无奈地蜷缩到悲伤的角落中去,度过一生。
于是许多哲学家开始有了一种表面上乐于追求而内心中却深怀无奈的“分裂”的性格。中国的文人中的所谓“外儒内道”的精神即是这种深知追求毫无疑义但任不甘放弃人世烟云的无奈的体现。
如果能够照道家的超乎世外无牵无挂的方式来生活,那将不失为一种精神上的大幸福,一种人生的完满。然而,活在这个世界上的我们总也免不了竞争,尤其是在现代社会,这种关乎个人命运的竞争愈加剧烈,使得我们迫使自己加入到无谓的竞争当中去,不断地使自己劳累,不满足和困惑。


庄子说有了正确,错误便产生了;有了喜悦,痛苦便产生了。我们认为某某是好的,那么不好的就随之产生。痛苦伴随着幸福而生。
因此庄子选择了一种不喜不悲的,平静的生活:没有大喜,亦无大悲,在不喜不悲中度过一生。并认为这就是幸福的人生。
我也曾经陷入了类似的平淡,空虚和无奈中。
但是我不甘心,我认为总是快乐的人生是可以实现的,于是我继续寻找--
终于有一天,我找到了!我终于找到了无数哲人苦苦追求的东西--一个没有烦恼却总是快乐的人生。
这是我曾经以为不可能的,在我几乎绝望的时候却不经意地拥有了它!它是那么闪烁不定,却又与绝对的悲观只有一念之差。凡是得到它的人,必定要经历过那段迷失和痛苦,一种几乎让人绝望的痛苦,也将会享受一段少有的平静与安宁。
于是,21年来,我在平凡得不能再平凡的普通人的一生中,经历了内心的山崩地裂的澎湃与碧海蓝天的旷达平静,并不断地寻找着人生意义的答案。
我不知道,那些整日忙着辩论的哲学家们是否真的可以以一种观点来拯救人类,我只知道,一个人如果连自己的灵魂都不能拯救,那么他也就不可能给予他人以找到快乐的方法,和解脱人类心灵深重苦难的最终关怀。
没有一种解释适合所有人,我的也不例外。对于它只有一部分人能够接受,也只有一部分人愿意接受,


快乐的人生并不是总是兴奋和狂喜的人生。每个人都会有困惑和在某时的心理失衡,如果说那是痛苦,那么痛苦就是拥有快乐的前提,不知祸焉知福?没有痛苦的对比,哪能有甜蜜的幸福?
但也并不是每个人的生活都必须是喜忧参半的,看看我们的生活,就会发现其中确实有一些痛苦远远大于快乐的人,和相反的,快乐多于痛苦的人。
快乐的人生是能够通过某种自我心灵训练,使自己在遇到问题时能够很快调节想法回到乐观中去的人生。当然,这种训练通常是哲学上的和心理学上的,而且是在不断的个人的痛苦的心理旅程中完成的。
越是牢固的快乐,其依据的理论就越是基本和简单。解决对死亡的恐惧是获得心灵平静的基础,能够笑对死亡的人才有可能笑对人生。在死亡面前不再胆小懦弱的人面前,世上的许多灭顶之祸也只是微不足道了。


   对死亡的彻悟
人的存在有两种形式:作为个体灵魂的存在,和作为整体的人类灵魂的存在。
作为后者,可以被认为是永存的存在,而作为前者,却总是伴随着衰退和消亡。
当一个人可以通过超越个体灵魂的局限而觉察和体悟到整体灵魂的永恒和无限时,
他便有了对生命和死亡的彻悟,有了对自然生命轮回的乐观的顺应。


性交中的哲学
从性交中可以体悟到哲学吗?
从创造生命的活动中可以感知生命的真谛吗?
爱情的本质既然是以生理上的解释为基础的,我们就有理由相信,我们可以在造爱这一伟大而又神圣的活动中去体味生命的本原和真实的存在。愈是朴素的欲望,愈是接近人和宇宙的灵魂,也更容易使我们得到来自心之根处的快乐。
   造爱的能力是上天赐给人类的最美的礼物!--哲学,无处不在。



      生则乐生,死则乐死

   喜爱和选择了死亡的人,害怕生命,他们已经没有勇气继续活下去;而喜爱生命和对生命充满太多向往的人又如此地惧怕衰老和死亡。所以,人们总是不能真正、完全地快乐起来。
   那么,有没有既热爱生活又同时热爱死亡的人呢?有的,我就是其中一例。在我眼里,没有不好的事情、没有什么是“祸”,包括死亡。所有的事情都是好事,在许多 人眼里看来是灾难的东西,在我眼里反而是福,所以,别人在整天忍受痛苦的时候,我却整天都在享福。
   当我活着的时候,我会去享受活着的幸福,当死亡来临的时候,我会去体会死亡所带给我的喜悦--死亡也是有喜悦的,它是一种真正的幸福。我是“生则乐生,死则乐死”的。   只有这样,才能在死亡或者其他灾难来临时,从容而欣喜地接受。

   

   生活就像围城,可怜的我们总爱羡慕自己没有的,为什么不去喜爱和珍惜自己所拥有的呢?   如果我住在城外,我就会去喜爱城外的生活;如果我住在城里,我就会让自己去喜欢城里的生活。生活中本没有对错,要拥有快乐,就必须学会不断地改变自己的观点,而能够这样做的前提就是?D?D没有观点。


   死亡是人生的必修课


人从一生下来,便要开始学习如何迎接死亡,就象你从得到的那一刹那就必须学会如何面对失去。
对死亡充满恐惧的心,将防碍我们幸福快乐地生活,使人活得沉重。只有懂得欢乐地迎接死亡的人,才能有轻松愉快的人生。学会迎接死亡,是每个快乐的灵魂的证书。
如何乐观地迎接死亡?这需要你从哲学的层面上探索人与世,并最后做出自己的答案。这个答案并非固定,每个人的答案有所不同,但却有相同的效果。就如佛家、基督教、道家或其它一些哲学都有着自己不同的对待死亡的观点,却皆可在死亡来临前不甚畏惧,获得某种安慰和寄托。

孤独、敏感的灵魂是凡夫俗子中的变异,他们可以看到别人看不到的东西。他们因那似乎不该属于人类的深刻而痛苦着,同时也因此幸运地幸福着……


宁愿要粗茶淡饭的满足,不要衣锦厚禄的不满。小的满足感胜过身居优越境地的不满足或者不平衡,主观上的快乐才是最关键的。


泰戈尔:如果你因失去了太阳而流泪,那么你也将失去群星了。        
  

最勇敢的人,不是杀戮强暴的人,而是能够放弃一切的人;
最幸福的人,不是得到最多的人,而是惬意满足的人;
最智慧的人,不是知晓最多的人,而是看到自己的渺小和鄙陋的人;
庄子说:“止于不知者,智也。”

最高深叵测的人,不是世故的老人,而是纯真的孩童。


“一个人就是一个世界”


-躺入坟墓的时候,我看到了蓝天。


-反向人群而行,才会看到人们真实的颜面。


-美好的从不在现在,它不是在过去,就是在将来……


-梦中的时候,离生命最近;醒来的时候,离生命最远。


-孤独,在人群之中;丰富,与自己在一起。


-当你们第一次相见,目光接触的那一刹那,
   两颗心便没有距离,便已经了解对方的一切,
   这是爱情;
   日久生情,那最多只是感情。
   但愿所有的爱情都是-爱情。

-你喜欢教育别人吗?呵呵,那么你真的蠢得可以!


-    是非,
    非是,
   一是非。



   道德的本质

道德是虚伪的,它的本质就是通过限制个人的欲望以达到社会的秩序。它本质上是反人性的,对于个体来说,它甚至是罪恶的,因为它压抑着人的本原欲望。但从另一个方面来看,它又是对个体有益的,因为它在保障社会的秩序的时候实质上也就保护了个人的利益。
所以,当我们做了不符合道德的事情时,我们没有必要内疚和惭愧,因为它并不是什么“大逆不道”也不是“罪恶的”,没有什么的,那只不过是违反了人们的一种人为制定的约束而已。但我们也没有必要故意去做反道德的事情,因为那对于我们没有什么好处。
知晓道德实质之人才能轻松游走于道德之间,既不受其束缚而又明哲保身。

爱情

真正的爱情是一种仰慕和崇拜。
把恋爱的对象看得高贵、神秘,她/他在你的生命中无比重要。心甘情愿为自己所爱的人付出一切,甚至是生命。
爱情从来不是对等的交易。通常情况下,付出的多的一方得到的回报越少,因为你的仰慕换来的往往是对方的轻蔑,你越是崇拜她/他,她/他就越是看不起你,一方爱得越多,另一方给的爱就越少,最终到达无可挽回的失衡。正是由于这个原因,爱情往往以痛苦结束,也就是自己的仰慕、付出和努力最终换来对方的轻蔑和绝情而告终。
如果你不愿被伤害,那么你去作爱情中的强者好了,但那要求你要做到“没有爱情”,不去仰慕任何人;如果你仍渴望爱情,那么请你随时作好疗伤的准备吧!
(以上只对年轻的恋爱中的人适用,结婚已久的老夫妻常常相反)


-男人对于女人,一种是把女人看成玩物,性工具,另一种则相反,他们是把女性看得高不可攀、神秘而又超俗地美丽。往往前者更容易得到性,而没有爱,后者更易于感受到爱,而没有性。当然,许多人是二者居于其中的。


人们希望了解死亡是什么和人死后的状态,但这只有当一个人死了以后才能体会得到,而人一旦死了又已经不能开口说话了。所以,死亡是没有人能真正了解和描述得了的,所有的对于死的描述都是活人们的臆测。

-意识到死亡是一个人思考生命意义的开始。

人之孤独


-大自然自在着,低级的生物自在着,花草、树木、浮游生物,它们只有最低的、最基本的应机性,本身就是自然;再高一级的,就是动物,它们有脑,这使其有了某种甚至可称为“意识”的东西,但是,这其实只是一种较植物更高一级的对于外界环境的应机和反应能力,与人的意识和感知有所区别;人的意识是一种与自然界的存在走得最远,分离最明显的东西,它甚至是与自然相悖的。因为它可以明显地感受到自身与外界存在的不同,这是一种分离、和孤独。正是这种孤独使人深切地感受着存在的痛苦。有感知就会有痛苦。

作为社会中的个体,如果他能够不自觉的融入社会,那么他便不会感到分离和孤独,因为他本身就处于“人类的自然界”--社会之中,就像浮游生物处于大自然中不自知一样。而如果一个本来混沌的灵魂因为某种原因产生了“突变”,忽然觉醒性地意识到了自己与别人的不同,或者感受到了一些别人感受不到的东西,那么,他的命运就如同人类存在与自然界中的命运一样了。

人是自然界的变异,孤独的灵魂是人类社会的变异,就像是基因突变。


-孤独,是因为你能够看到别人看不到的……


-那些有名有利,别人眼中羡慕不以的人内心是否真的快乐,是否真有幸福的人生?想必有些人是人前笑,家中哭吧?
外部的荣耀是否有真正的意义呢?快乐是来源于此还是来自内心的满足和灵魂丰富、敏锐的生命体验呢?
“幸福就像穿鞋子,冷暖脚自知”外表看起来好看的鞋子,自己的脚是不是舒服,只有自己清楚。

-智慧有时也是一种愚蠢,愚蠢有时也是一种智慧。智慧的人常常因为明志而痛苦,愚蠢之人往往因为无知而幸福。
-庄子说“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现在的人多引以为学习和求知的警语,这真是个断章取义的经典!其实它的后半句是“以有涯以应无涯,殆矣”,正是劝戒人们求知的啊!“止于不知者,智也。”


---我们的生命是天赋的,我们惟有献出生命,才能得到生命。       
   Life is given to us, we earn it by giving it.

   当我们是大为谦卑的时候,便是我们最接近伟大的时候。        
   We come nearest to the great when we are great in humility.

   我的存在是个谜,死亡用沉默给出答案……

星空 灵乐
又一次远离了尘世的喧嚣
在这明洁的月光下.
又一次见到儿时的星空,
在这低潮的海边。

梦幻的深蓝色天空
正是心儿的色彩
寥星微闪
诉说着古老的回忆

神灵的宇宙星辰啊
你为何如此高远
又如此静谧安详?

音乐悠然而起时
我的眼睛早已湿润
不为爱情 不因悲伤
只是那莫名地感动

让我的心儿
如这泪水般
幸福地流淌……

IsaacZ 发表于 2005-5-21 21:14:53

回复:(问)很不错,不过应该放在 思维天下!

那边以前发过的,现在换数据库了,又没有了,已经转过去。
谢谢“问”朋友的热心参与!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随笔集《荒谬地存在》[转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