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教程经验总索引TVMW5/小日本5 索引【视频转换】小日本4/TE4XP 索引【视频转换】TAW4 / TDA3 索引【DVD打包软件】
Nero 索引DVD-Lab 索引【DVD打包软件】编解码器 索引 【必读】固顶帖011号
查看: 1063|回复: 2

[转贴] [转载]详解音频CD的复制问题

[复制链接]

51

威望

5121

金钱

228

贡献

管理员

孤魂野草

积分
6397
主题
167
回帖
2216
注册时间
2011-12-18
最后登录
2024-1-26
QQ
发表于 2018-9-11 23:41:5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本帖最后由 伤心的笔 于 2018-9-11 23:44 编辑

本文转自:http://tieba.baidu.com/p/2005874776
部分文字出处已不可考。

引入:CD数据格式存在先天不足

复制音乐CD与复制软件CD不同,可以有两种方法,一是用刻录软件直接进行全盘拷贝,一是将音乐CD截取成WAV文件,再刻录成音乐CD。

早期的光碟机本身尚未完善,再加上截取程序的局限,截取音轨的时候时常出现爆音。那段时间大家都把精力集中在如何截取没有爆音的音轨方面,而对截取的音质方面相对就忽视了。不过,一般的音轨截取程序虽然能够高速地截取到没有爆音的CD音轨,但不能保证截取到的是没有误差的原汁原味的音轨。

将原版音乐光碟的音轨截取后再刻录成音乐光碟,是否能做到与原版原汁原味呢?可能大多数读者想也不要想便会回答,当然啦,截取和刻录过程都是数码的,中间没有任何损失和改动,当然是原汁原味的了!

如果你也是这么认为,那就大错而特错了。不信的话,将你用原版截取的音轨,与经过截取再刻录而成的光碟的同一音轨分别各自再截取一次并且与原版比较(需要用程序进行文件本身的二进制对比比较,用二进制读取的程序例如Ultra Edit),多数情况下你会发现这二个音轨文件竟然是不同的。更甚者,有可能这二个文件的大小都未必相同。

更有趣的是,以同一光碟,在不同的光碟机,不同的电脑组合,用不同的截取软件进行截取,很多时候连截取出的WAV文件大小也不相同。图1便是以一张高质素原版音乐光碟,分别以4个不同截取程序截取的结果,其中一个就与另外几个大小不同。连大小都不相同了,你还能指望其内容完全相同吗?奇怪的是,听起来完全没有异样,没有短若干秒,也没有出现爆音。这是采用高质素优质原版的情况,如果原版的质素就差,或者已经磨损,有划痕的话,几乎每次截取出来的结果都不同。

看到这里可能很多读者都感到疑惑了:整个过程都是数码处理,为何截取到的文件能出现如此误差?如果照这样讲,要拷贝一张程序光碟或者数据光碟,结果里面的程序或者数据文件走了样,岂不是分分钟得到的是废物?

其实这种担心是多余的,因为光碟机的读取误差只会出现在对音乐光碟的读取过程中,而在数据光碟(包括VCD,DVD)的读取中是不会出现问题的(除非光碟机出现硬件毛病)。

同一光碟机,截取音乐光碟的音轨会出现差错,但读取数据光碟却十分可靠,原因肯定是在音乐光碟本身了。

一、音频CD没有扇区标记


一张74分钟的标准CD包含333000个扇区。
     每个扇区为2352字节,模式1型的CD-ROM包含2048字节计算机数据,模式2型的CD-ROM包含2336字节PSX/VCD数据,音频包含2352字节信息。扇区容量的差异来自头信息和纠错编码,计算机数据对精度要求最高,这类信息最多,VCD对精度要求不高,这类信息稍小,音频CD没有这类信息。

根据音乐光碟红皮书的标准和数据光碟黄皮书的规定,音乐光碟与数据光碟在结构上就有分别。二者的扇区大小都是2352byte,但数据光碟的一个扇区中只有2048byte作为储存用户资料,其余的304byte中,有12byte作为同步信息,剩下的288byte作为纠错之用,而音乐光碟却将所有的2352byte全部用来作为储存资料。因此反应快的读者会发现,按照刻录音乐光碟所用的WAV文件总容量计算,一张700MB容量的CDR根本只能刻录六十多分钟的WAV文件,但实际却可以刻录出80分钟的音乐光碟,分别就在於此。原来音乐光碟是可以容纳更多的资料。

任何事情有利亦有弊,容纳更多资料的代价是省去了同步和纠错资料。CD格式是在还没有发明个人电脑时确定的,当时没有电脑CD-ROM,CD机光头读取0或1的数字音乐讯号是以恒定线速度进行的,沿螺线的信息线路由内圈向外部读取,一旦它开播就只能这么均速走下去,不能停顿不能等待。所以CD格式的不足最明显的就是没有 Sector Mark (扇区标志),一般光驱对光盘上的资料进行最精确定位的依据就是此标志。

现在许多电脑光驱在读取AudioCD光盘的时候,如果因为光驱或者硬盘的缓存满载(正好和写入光盘相反)就会导致光驱数据读取部分读取的暂时中断,需要等待数据缓存有空余才继续读取数据;再者,如果发现定位不对,光驱就会在空转过程中反复调整光头使之适应(你经常可听到光驱在作这种调整时异常声音),而AudioCD本身不具备Sector Mark,并未
规定光盘数据块寻址的误差范围,也没有在数据块中加入地址信息,所以很自然,光头很难非常精确的定位在刚才中断的那个停顿点上,而只能停留在刚才中断的那个小范围区域中。而这种情况下因数据无法完美接续而导致的波形失真在PC界一般称为 Jitter 。

二、音频CD纠错机制不完善

在CD机的读取过程过程中,一旦出现电压或其它电气环境的波动及内部外部的不稳定(如转盘的震动,CD质量不好,CD转速不均衡等),就会读取到错误的数据,这种误差(其中在错误时间读取采样的错误称作Jitter)是不可避免的。因此就需要纠错。

前面说过,数据光碟的数据中夹带着大量的冗余纠错码和扇区定位信息,因此光驱在读盘时,读出的软件数据会先放入电脑内存后再执行,读取的数据要通过冗余效验,若发现数据中有错误,就可利用其中的冗余纠错码来自动修正错误的数据(即接受方要求发出方重发分组)。如果错误太多,无法自动修正错误的话,电脑就只好**,告诉你它无能为力。

对于音乐光碟,是有自己的纠错机制的,采用的是Cross Interleave Reed-Solomon Code (CIRC)来进行误码处理。因此在读取中即使遇到无可挽回的错误,音乐光碟最多只会出现瞬间静音,而绝不会出现爆音,怪声,变声等情况。但是我们知道,音频CD数据中冗余纠错码比数据CD中的要少得多, 一部分纠错码甚至与音乐数据放在不同的光道上,所以遇到这些错误的时候,无法还原到原始的正确资料。那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所听到(或者由软件截取到)的资料,就很可能是由纠错程序所“制造”出来蒙混过关掩人耳目的,而非真正的原声了。这也说明了为何HIFI发烧友普遍认同即使同一张音乐光碟经由不同的CD Player播放而经同一解码器解码后声音仍然会不同。

当我们用光碟机截取音轨的时候,由于没有绝对的同步参考,所以不能确保每一次重复截取都能得到正确的数据。另外一方面由于没有了足够完全纠错的冗余代码,因此读取时出现的错误不可能得到纠正。然而对数据光碟来说,只存在能不能读得出的问题,而很少出现会读错的问题。这样,光驱的好坏只表现在速度的快慢和读片能力的强弱,而不可能像CD转盘那样,价格可以差几十倍甚至上百倍。

三、抓轨过程中Jitter的产生

引用 光盘标准书:“以0代表坑或平地,而1代表从坑到平地或平地到坑之间的转换。”

光盘上的坑长短不是代表内存里处理音频数据的二进制,为什么这样?因为纯数据经常是0和1频繁的出现,而这样的数据很难在光盘上表达,如果用需记录的数字信号直接调制(开/关)激光束机刻录的话在读取信息时会发生很大困难,比如:频带会很宽,因为信号可能是10101010,频率很高;也可能连续几千个0,不但频率低,而且读取信号的激光束会丢失跟踪信息轨迹的信号,所以CD采用8-14调制技术,就把0和1隔的很开,避免上面问题的产生。所以在读取坑岸转换的时候,也就是0和1产生的时候,这些坑岸的位置与系统标准时钟总会有差异,这些差异的标准偏差除以1T得到的百分率就是jitter(抖晃值)。

在读取时,经过激光的扫描,CD将会生成RF(射频,Radio Frequency)信号,它也称为高频信号(HF,HighFrequency),RF信号用波长的半周来对应一个刻录点,那么对3T的刻录点来说,RF频率就是1/(4321800÷3)÷2=720300Hz,对于11T的刻录点来说,RF频率就是1/(4321800÷11)÷2=196445Hz。因此,业界标准也就规定RF的频率上限为720KHz,下限为196KHz,有可能在一个周期内,上半周的频率为720KHz,下半周的频率为196KHz。此外,RF针对不同周期的信号振幅也不一样,T3时以I3表示,T11时以I11表示,它们的高低代表了反射峰值电平。

由于模拟/数字转换时,以信号的逻辑识别电平为脉冲的翻转点,所以信号越模糊,脉冲翻转的误差也就越大。显然,Jitter的存在将影响RF信号的精度。Jitter的出现,是有多方面原因的。影响因素:由光学头上盘片上将数据读出,经过放大、均衡、限幅和时钟信号提取,再进入解码器,期间任何一个环节都将对抖晃产生影响。此外,跟踪、聚焦性能的好坏,由于影响的光学头的读取,同样会引起抖晃值的变化。因此,只有其余环节是标准的,就可通过抖晃这一参数来评价这一环节的质量。在为盘片质量的评价参数的抖晃需在其它这些环节上保证为标准。

四、音频CD的现状

所有这一切,导致了一张CD上数据是不可能像电脑光盘上的一样完全被复制,也导致了CD转盘的优劣对最后播放的声音至关重要,而CD转盘和解码器的优劣和配合决定了时基误差的多少,这样才造成了现在CD机价格可以相差几百倍的现实。虽然随着音频技术的进步,CD抓轨技术日益专业,出现了Nero,EAC这类软件。但是这方面的进步,只是工艺的进步,并不是机制的进步。在<浅谈EAC抓轨可行性>一文中可以了解到,EAC看似五花八门的专业功能在实际应用中似乎并不奏效,仍然没有解决根本问题(http://tieba.baidu.com/p/1975259315)。

新一代的音频载体,例如SACD,似乎依然不愿意采用冗余纠错码和扇区定位,只不过搞出了个DSD音频这个比PCM更简化也更适合大信息量的方案,DVD-audio就更只是玩个LPCM的PCM老套路,也就是说这两个载体的碟机终究会跟CD机一样,价格可以相差几百倍,声音也依旧有好有坏。实听也是这样,你拿台SA8003和天龙SA1比,就是放同一张SACD碟,依然优劣分明。

这两个东西,可以肯定,绝不是不会用冗余纠错码和扇区定位,而是不想用这些技术,原因不说自明...



评分

参与人数 1贡献 +1 收起 理由
IsaacZ + 1 感谢分享!

查看全部评分

51

威望

5121

金钱

228

贡献

管理员

孤魂野草

积分
6397
主题
167
回帖
2216
注册时间
2011-12-18
最后登录
2024-1-26
QQ
 楼主| 发表于 2018-9-18 23:36:15 | 显示全部楼层

[转载]EAC认识误区(取自音频技术全书)

本帖转自 http://tieba.baidu.com/p/1975259315

★关于EAC的认识误区及浅谈EAC的可行性★
一、关于安全模式
1、EAC是无损抓轨?

目前没有一种抓轨软件能对音频CD进行无损抓轨,这是CDA光碟红皮书规范下数据的储存方式与纠错机制决定的, EAC当然也不能例外。EAC的工作原理是对指定曲目进行多次抓取进行校验以保证最小的误码率。但并不能说绝对是无误码。当碟片物理质量恶劣到一定程度,个人实验结果,当安全抓轨质量低于99.5%,也会产生误码。
2、EAC安全模式比暴发模式纠错能力强?
抓轨是一个PCM——WAV的过程,音频CD的PCM数字格式与微软的PCM WAV在对应上完全是规范化的,在技术上也是完全公开的,任何抓轨软件都是遵循同一方式与准则,这相当于所有PC机都向IBM兼容一样,任何抓取模式都要完成规定的所有步骤的,都要进行规定的纠错操作的,不存在“越级”的情况发生。安全模式与暴发模式及NERO、EASYCD等软件在抓轨方式上也并没有什么两样。安全模式的优点只是多了校验的机会,没有更精准的提取或“超强纠错”之说。
3、安全模式慢工出细活,暴发模式只求速度,不求质量?
正因为CD抓轨是一个规范化的工作,所以如果我们不是强制将EAC的抓轨定在1速以下(这是没必要的)或定死在固定高速不允许降速(傻瓜才会这样做),EAC的安全模式抓轨速度是跟暴发模式一样的,我这么说,大家一定会反对我,说你这家伙不是在吹牛吗?一比较就知道安全模式慢得多啊。但是大家似乎也忘记了一个最基本的事实,EAC暴发模式是一次性抓轨的,而安全模式是多次性抓轨的,也就是说平均到一次抓轨的速度上,并减去无谓的校验时间,两者其实是完全一样的,而当碟片物理质量较差时,无论是安全还是暴发模式都会对读取进行减速处理的,这也视乎碟片本身因素而定。也就是我们忽略了这一基本事实,才会造成安全模式抓轨比暴发模式慢的错觉。EAC唯一不同的是它内含一个编程人士常用的循环程式,这程式的功能就是对读取的WAV进行校验。也就是说,校验效果决定了安全模式抓轨的实际效果。
4、EAC安全模式一定比暴发模式安全?
如前所述,安全模式对CD光碟的抓轨方式与暴发模式无异,原理是对指定曲目抓取两次以上,若结果不一致则重抓,以取相同的结果.......最多82次。那是不是两次WAV比较结果相同就一定准呢?不一致的结果就一定比一致的结果不准呢?显然不是的,这完全是统计学的一种方法而已,说不定两次结果一致时,抓第三次就又变了,说不定认为结果不准的那次没误码的地方在认为准的那次抓时反有误码了......凡此种种都有可能,这就是抓轨的“奇妙”之处了......不断追求所谓“完美”的行为只能是不断降低其可行性。从统计学上说,可信度是99.3%而已,也说明安全模式也有可能比暴发模式的结果更不准。
5、EAC安全模式对音质改善的可行性分析(未包括暴音因素,暴音因素下述)
前面已阐明,EAC的安全模式并非比被其它软件或其它模式有着更强的“纠错力”,安全模式特有的校验功能才是决定抓取出来的WAV音质的关键。 实验证明,在非安全模式下,包括Nero、CDEX等专业软件绝大情况下抓轨不会产生误码,只有在碟片物理质量恶劣的情况下,如有严重痕划和污损,抓轨才会产生误码,几率接近于EAC的安全模式,而且这类专业刻录软件的误码率都是符合光碟红皮书规定可容忍范围的万份之一左右,那这万份之一的误码率是一个什么概念呢?也就是一首四、五分钟的曲子出错的部分总共为百分之几秒。那误码会不会影响音质呢?如果问大家,EAC抓轨不设偏移会不会影响音质,我想所有对音频知识了解的都会答“不会”,因为大家都知道,不设偏移只会导致曲子开头或末尾最多几十分之一秒丢失,对音质没影响。但殊不知,用不用安全模式比起设不设偏移对音质更不会有影响,因为如上所述,受误码影响的合计最多只是百分之几秒的内容,而且这部分内容又不会象不设偏移那样完全丢失的(“完全丢失”在另一个意义上就是这部分音质的“全部劣化”),那为什么既然我们认为偏移对音质没影响却反觉得不用安全模式会影响音质呢?这完全是认识上的误区。事实上影响音质的最终是jitter,而不是合理范围内的误码率。今天,我们对jitter暂无力解决,不自觉间只好将目光逃避到了对EAC的安全模式的关注上了,在“数字”上寻求安慰,因为这是我们唯一能依赖的手段,但久而久之就会产生认识盲点,就是在潜意识中将刻录CD对音质的影响归咎到不用安全模式抓轨上了,而忘了jitter才是祸首。(题外话,我这么说是经常在论坛看到一种现象,一张专辑当初是暴发模式抓的,后来上传者应众要求再上传安全模式抓的轨,结果众人听后大呼“安全模式抓的轨效果就是不同”,而这张专辑实为抓轨质量为100%的全新专辑。如果说从追求“完美”用安全模式抓轨无可厚非,但过态就是认识上的歪曲了)
6、关于EAC对低质量盗版碟片的可行性分析
首先要将“低质量”的概念具体化,EAC的安全模式只对有磨损、老化这类“受损”的碟片才可能有效,其它如音质、造工的“低质量”,是没有效果的,一次或多次抓取并不会产生误码。这么说来可能太概念化,或许大家自已做个实验就会有很深的体会:将手头上各种各样的盗版碟,包括烂碟逐一分别用安全和暴发模式用同一光驱各抓一次,然后在MS DOS用FC/B命令比较一下两者在数位上的差别就能很直观的理解到的了(个人实验值为相当于安全模式抓轨质量99.7%以下的CD才会产生误码,绝大部分CD都不会这么烂);那对于“受损”CD用EAC的安全模式的是不是显效呢?没错,以理论上的确如此,这也是众多玩家用对EAC趋之若鹫的原因,因为这时在实验上,如果烂得无可复加的碟片(能抓是前提,如果有物理损坏,安全模式也无用武之地)在二进制对比上,EAC的安全模式与暴发模式的确不同。但也要看到,这只是数字上的意义而已,就算安全模式把暴发模式所有的误码都纠正过来,也只是百分秒而已,并不能改变没有现实意义这一点。实际上第一次抓轨无法准确读取的部分又往往是特难抓的,所以到底能纠回来的错误并不会多。我们在用CD机在播放一张音乐CD的时候,CD机就是只对CD进行一次性的读取的,不会是二次或以上,所有纠错与回播效果都表现在这一次的读取,但我们从不会对此有什么意见也不能有什么意见,因为我们知道,这是由CD的读取机理规定的,不能改变。
7、前面所说我明白了,EAC的安全模式虽非有必要,但为了安全起见,还是用吧。
大家不知有没留意EAC官方帮助还有一句话,就是“对于破损严重的CD的暴发模式可能会得到更好抓轨效果”(见附图),这不是与上面所述出现了一个矛盾吗?“物理质量好的碟无需用EAC,物理质量差的碟又不能用,那EAC的生存空间在哪?”。的确是一个很大的疑问, 那这矛盾是如何产生的呢?对于物理质量很差的碟片,非安全模式由于碟片对光驱的抓轨要求超越规定的纠错范围,当出错部分是关键量化点,造成数据不能正确衔接,而产生暴音,那用EAC的安全模式抓轨又如何呢?会产生三种情况,一是出现同步错误抓轨无法继续,二是勉强完成抓轨,但也产生暴音,三是勉强完成没有暴音,第一、二情况是可能性绝对大的情况,没有讨论的必要,那第三种情况呢,如果将碟片划伤部分作为一个整体,出现“暴音”那部分作为一部分来看的话,大家别以为此时EAC的多次校验功能可以将误码率很好地控制在红皮书范围内,其实只有极少能,极大部分EAC还是会产生超越红皮书标准的误码率的,这是因为真正决定能否正确纠错的决定因素是光驱的纠错能力,如果对于越烂的碟片,光驱纠错能力又不变的话,安全模式即使有多次抓取和校验,也只能是不断重复读取着错误的音频信号而已,这时如果用EAC的安全模式反会适得其反,就算EAC把暴音解决了,在一定程度上也是一种“纵容质量不合格产品通过质量检查”的行为(而且对这种严重划伤的碟片,EAC不可能解决暴音,或许可以缓解极少不严重的暴音现象,详见下面第8点)。
8、关于EAC对防暴音的可行性分析(很值得关心)
上面已阐明,EAC的真正用处其实不是保证音色不劣化,那EAC的真正功效是什么呢?其实就是减少抓轨因碟面过份划伤或腐蚀老化而产生暴音的可能。但是,我们也要看到,EAC只能改变极少极少的通常是很轻微的暴音现象,当一张CD出现暴音的时候,其划伤程度已是还近乎物理错误,并不是没有ECC校检的CDA纠错机制能解决得了的,安全模式多少次抓轨几乎都没任何作用。当然另一方面,暴音与音色不同,暴音不能简单等同于音色的计量,暴音出现的次数是很重要的,就算是出现一次,我们都是不能接受的,同样EAC的二次抓轨如果“万幸”能减少一次暴音产生的机会,也是意义重大的。从另一方面分析,抓轨时产生暴音的机会远少于用CD机播放产生的机会,因为CD机在播放CD时虽然与抓轨一样是一次性读取的,但前者的纠错态度比后者弱得多,因为前者是定线速读取的,为的是保证在播放的连贯性,所以对可能出错的部位不会停下来认真纠错后再读,而是容错优先地一笔带过,这也就会增大了关键部分无法正确读取而导致暴音产生的机会,但后者则可以减速和延时读取以增大纠错力度,所以对什么碟抓轨时会产生暴音,什么碟不会,我们在脑海里就会有一个大致的认知,什么时候应该用安全模式,什么时候不必,也就会有一个清楚的轮廊了。

二、关于偏移设置
1、EAC的偏移设置功能可以准确地检测出所用光驱的偏移值?
EAC偏移设置有点“专业的级的设置应用在家用级设备”上。一般光驱的偏移值不会超过2000,也就是在抓轨时最多存在的几十分之一秒的误差。但是就算对EAC对光驱进行了偏移校正,也保证不了没误差,因为我们所用的刻录机机械性能实在是太不稳定了,用EAC指定的正版CD测试N张CD出现N个偏移的情况屡见不鲜,有些刻录机本身其实也存在着多个偏移值。
2、EAC的创建偏移测试盘功能可以用任意刻录光驱创建测试CDR并检测出光驱的读偏移?
真正简单易行的检测光驱偏移值是用指定的正版CD。而EAC这个创建偏移值测试盘测出光驱偏移值的前提是在创建偏移值测试盘前先要到EAC的网址上根据自己光驱的型号找到作者已用正版CD测定的偏移,放到读、写偏移中,再创建偏移值测试盘,然后再把这测试盘来测定其它光驱的读偏移值,也就是说EAC这个创建偏移值测试盘功能并不是在未知读写偏移的刻录机上创建的。无数新手在这点上出错,各论坛上已屡见不鲜。

三、关于EAC的刻录功能
1、EAC的刻录性能好?
EAC刻录CD支持写偏移校正,但如前述,这是没有现实意义的,而且校验的准确性也令人失望。那除去偏移校正,EAC的刻录是不是比其它软件出色呢?很可惜,不是的!首先,就要明白什么是音乐CD的刻录,刻录(cloncd的raw方式除外)其实是PCM WAV——PCM的一个转换过程,因为CD的PCM格式已是一种定性的规范与标准,任何刻录软件都要遵循这一标准规范的,所以将WAV转换成PCM的工作原理、模式与方式也都是完全一样的,不同的只是哪个软件更成熟一点,对机器的兼容性更好一点罢。而抓轨(PCM——PCM WAV)虽然也是一种定性、规范化的过程,各个软件抓取原理及方式也一样,但情况有些特殊,因为CD碟片的纠错系统不完善,可能会由于碟片存在物理上的瑕疵而导致抓取的音频信号出错。但刻录阶段情况大不一样,因为刻录的对象PCM WAV格式纠错系统已完善,根本不存在物理瑕疵可能导致读取出错的情况,所以我们应该把眼光放在刻录软件上,事实上EAC这软件刻录的确问题多多,特别是lead out无法完成。有人做过比较,EAC刻录出来的盘片,结果发现其边缘没有其他软件刻的清楚,虽然他没将这跟lead out联系在一起,我没有做实验比较过,但我也相信他的比较结论是正确的,因为如果lead out出问题的话,出现这种情况是完全可以理解的,别以为lead out不正常,而CD勉强可以放就可以,这至少是可以影响到CD的保存寿命的。事实上,EAC的作者也没有象我们想像中地推荐EAC用来刻录音乐,它只是一个抓轨的辅助功能而已。
2、EAC刻录出的碟片音质比其它软件佳?
对不起,没证据显示EAC刻出的CD音质佳,反而从另一方面分析,那些认为EAC刻录出来的CD音质比其它软件好也可能要大失所望了。首先说明一个软件刻录出来音质是否好,就要先明白影响刻录CD音质的是什么因素,大家都知道吧,那就是jitter了,那影响刻录CD jitter的因素又是什么?其中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受在刻录过程中的各种不稳定因素的共同影响了。众所周知,EAC是出了名兼容性不好的了,对大部分大部分的刻录机不兼容,就算对可以勉强兼容的那些刻录机,也是问题多多,例如最明显的就是前面所说的不能正常 lead out 了,而这些我们所说到的EAC种种存在的问题也只是我们“肉眼”能看到的,如果“肉眼”看不到的呢?几乎可以肯定,就算刻录成功,EAC刻录的稳定性来说的相比Nero等较成熟的刻录软件来说是逊色的,也就是说EAC比较其他成熟的刻录软件来说都可能会产生更多的jitter,从而更容易影响刻录后CD的音质,也有人做过比较,发现EAC刻的盘,刻录痕比其他软件浅(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可影响CD播放机对数据的识别力从而在播放时产生更多的Jitter),这也从侧面反映出EAC的刻录问题。

其它:
EAC是一个专业的音频软件?(关于EAC的可行性)

业界没有人认为EAC是专业的音频软件,只是一般音乐发烧友对其推崇而已。虽然EAC的安全模式在理论上是有一定效果的,但这种效果的现实意义不大,它的偏移设置也被越来越多理性的抓轨者所舍弃,EAC的刻录功能更因本身的缺陷可能会导致反效果。这一切的原因是由于EAC将当前音频领域最先进的技术与设置应用到CDROM这些廉价民用抓轨设备时没有进行基本的可行性分析的结果。这也是NERO、EASYCD等公认的专业刻录软件在不断改善其产品性能的同时并不象EAC这样引入安全模式或所谓的偏移设置的原因,因为它们认为EAC的安全模式,特别是偏移设置缺乏可行性,NERO反而以保障CDA红皮书现有纠错机制前提下提高软件的抓轨速度,令其成为领先于EasyCD等的一指标参数。但是,EAC本身不是一个商业软件,也没有商业目的,也就免除了由此可引发的一切法律纠纷的可能。其实,EAC作者在编写这个软件的时候本身或许就没把它当专业软件来看,共享软件也不是,完全是免费的,这就在法律上免除了很多不必要的麻烦,只是“自己用来玩玩之余再与音乐爱好者一起用用”。于我的理解,他的编写理念应该是这样的:我把所有先进功能放于软件中,到底有多少效果,是否有反效果,对使用的您来说有没有用,这不是我的目的,如果有用的话,令您满意的话,请您寄一张明信片给我,没用的话,请不要告我啊,因为我是不收费的。所以EAC又被戏称为明信片软件(见EAC圣经)。将EAC神圣化的责任不在于EAC作者本身,而是在于我们很多业界外的音乐发烧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威望

38

金钱

0

贡献

新手上路

积分
39
主题
0
回帖
17
注册时间
2018-10-3
最后登录
2018-12-15
发表于 2018-10-3 10:00:32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了 厉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点拨论坛

GMT+8, 2024-3-29 19:03 , Processed in 0.242302 second(s), 4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