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教程经验总索引TVMW5/小日本5 索引【视频转换】小日本4/TE4XP 索引【视频转换】TAW4 / TDA3 索引【DVD打包软件】
Nero 索引DVD-Lab 索引【DVD打包软件】编解码器 索引 【必读】固顶帖011号
查看: 4378|回复: 0

网络骗局 骗遍全球

[复制链接]

9328

威望

310

金钱

1万

贡献

管理员

自由的灵魂

积分
99889
主题
5265
回帖
26224
注册时间
2003-4-10
最后登录
2024-5-3
发表于 2006-4-10 02:03:3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作者:陈黎    教程来源:理财周刊


    据美国全国消费者联盟统计,今年上半年,与网络诈骗有关的消费者投诉已达22336起,被骗取的金额高达890万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长了19%。更令人担忧的是,由于网络的跨国界特征,一个骗局可以同时涉及到许多国家,因此国内用户也要以此为戒,在上网畅游时注意避免受骗上当。<BR><BR>


<CENTER><FONT size=3>网址中隐含“特洛伊木马”</FONT></CENTER>
<FONT size=3>    网上拍卖与网上购物无疑是网上消费的热点。它们在为广大消费者提供了购物方便的同时,也引发了不少与之相关的投诉。据美国消费者联盟统计,在所有与网络有关的投诉中,网上拍卖的投诉量已经连续6年高居首位。今年上半年,网上拍卖的投诉占总投诉量的94%,比去年同期增长了7%。其中,最常见的投诉情况是当买主在拍卖成功付了钱之后,要么就根本收不到货,要么就是收到的货跟自己当初在网上拍卖时看到的完全不是一回事。<BR>    网上购物的投诉虽然没有网上拍卖那么多,但是付款后收不到货的现象也非常频繁。顾客写邮件或打电话到网上购物的公司去催查,不是杳无音讯,就是被告知货已寄出,让你再耐心等待。有的顾客再等一段时间后还是没有收到,然后再去找他们时,常常发现公司与网页已同时失踪。本来在网上购物是为了省时省力,结果钱被骗掉了不说,还浪费了一大堆时间。就此现象,消费者组织已经多次提醒人们在网上购物时,尽量到有信誉的网上商店去购物,这样即使出了问题也容易解决。<BR>    消费者更需引以为戒的是那种专门针对网上拍卖与网上购物的“新兴骗局”,其手法高超,连不少聪明的消费者都不小心上了当。<BR>    Best Buy是美国一家颇有信誉的超级连锁店,他们的网站Best Buy.com也非常受欢迎。不少顾客曾收到过一封以“Best Buy 订单号XXX,谨防假冒”为醒目标题的邮件。邮件上说,有人用了你的信用卡在Best Buy的网站上购买了东西,为了验实真伪,要求你到Best Buy 网站的防伪部门填写一下你的个人信息:如果你填写的信息跟信用卡提供者填写的信息一样,你的订单将被确认;否则,订单将被取消。邮件上有一个Best Buy 网站的防伪部门的网址:<BR>http://www.BestBuy.com/fraud_department.html. <BR>    为了方便顾客,只要点击一下这个网址,就可直接跳到Best Buy的防伪部门。这个邮件看上去非常正规,提供的防伪部门的网址看上去也像是真的,应该也不会错,而事情本身似乎也合乎常理,于是很多人就真的点击了邮件上给的网址,以为自己是在Best Buy的网上防伪部门证实个人信息。岂不知,问题就出在他们所提供的这个网址上。这个看似Best Buy的网址只是表面现象,当你点击这个网址的时候,里面还有个暗藏的网址,把你连接到诈骗者设计的假网页上,就像古希腊的特洛伊木马,肚里隐藏着不可告人的秘密。这个骗局的目的是诈取消费者的个人信用卡信息,以便诈骗者利用这些信息进行作案。<BR>    与之类似的案例也发生在最大的网上拍卖公司Ebay的顾客身上。消费者收到一封看似从Ebay发出的邮件,内容是说Ebay目前正在整理成员账户,要求老成员去Ebay重新填写个人信息。同样地,“为方便顾客”,邮件上有一个Ebay成员注册的网址。这封邮件不仅带有Ebay的公司商标,而且还有与Ebay成员注册时一模一样的成员协议书与隐私权条款,邮件的内容更无懈可击。有的消费者点击了邮件上的网址去填写个人信息,结果罪犯就利用这些个人信息进行犯罪活动。这些行骗者的手法可谓高明,消费者稍不注意,就不知不觉地被引入陷阱。因此,不少消费者组织告诫大家,对有关涉及个人信息的邮件,都要特别警觉,不要按邮件上给的网址,而是自己直接到网上商店的网站去看个究竟,或者另外打电话联系该网站的顾客服务部门确认其事,然后再决定怎么做。<BR></FONT><FONT size=3></FONT>
<CENTER><FONT size=3>“尼日利亚骗局”</FONT></CENTER><FONT size=3>    尼日利亚骗局虽然只占今年网络投诉的1%,但是这个骗局可谓历史悠久,早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就曾在美国上演过,至今仍然久演不衰。据美国经济情报局统计,尼日利亚骗局平均每年在全球骗取的金额高达15亿美元,数目之高,令人咋舌。<BR>    “很多人不理解为什么有人会上他们的当。”研究尼日利亚骗局的经济犯罪问题研究专家彼得·理垒说,“其实,这不是一般的欺骗案,而是由一群相当有组织的专业诈骗份子精心策划的骗局。”<BR>    据报道,尼日利亚骗局的案发原因与20世纪80年代中期石油价格大跌有关。石油是尼日利亚最大的外汇收入,价格大跌之后对很多从事石油交易的商人打击惨重。于是那些本来受过高等教育、英语流利的专业人士索性利用自己熟悉国际贸易的特长,改行从事起另一种跨国生意:国际诈骗。他们设计的尼日利亚骗局起初以英、美等西方国家的小型企业主为诈骗对象,骗取了巨额钱财。近年来随着网络的普及化,此骗局已飞快地蔓延到俄国、新西兰及亚洲各国,而且已从“尼日利亚骗局”逐渐演变出“津巴布韦骗局”、“塞拉利昂骗局”或象牙海岸等其他非洲国家骗局。作案者往往利用网络,从某个国家的网吧里,同时把成千上万个邮件发往世界各地,诈骗对象也已不再局限于小型企业主,凡是有邮件账户者都有可能收到此类诈骗的邮件。这种邮件的外在形式多变,有的看上去是从非洲某国的政府部门发出,有的来自某大律师,也有的甚至看上去是发自英国伦敦的某大银行。不过,不管来头怎么变,它们的中心内容都跟从尼日利亚或其他非洲国家要设法转出的一笔巨款有关,其中比较常见的一种邮件是来自一位自称在尼日利亚政府部门工作的公务员,需要从尼日利亚转出一笔巨额财产,财产的数目通常在1000万美元以上。由于当地政府对这笔巨额财产要征收50%的税,他需要转入您名下的国外账户来逃税。为了感谢您的帮忙,事成之后,他愿意付您20%~25%的酬谢费。除此之外,信上还会附上这笔钱目前所在尼日利亚银行的账号号码,鼓励你去核实。<BR>    这封信往往措词得体,有的还备有尼日利亚政府部门的印鉴或网址,看上去几乎可以乱真,其主要作用在于引人上钩,让收信人认为这是一个千载难逢、有赢无输的好机会。据统计,在所有收到此类邮件的人中,有10%的人会为之心动,回信要求进一步了解情况,有1%的人会最终同意与之合作。一旦同意合作后,很少有人能逃脱受骗上当的命运。<BR><BR></FONT>
<CENTER><FONT size=3>网络骗局形形色色</FONT></CENTER><FONT size=3>    另外7大网络骗局虽然不如前3个那么常见,但是它们的危害程度一样不容忽视。因篇幅关系,这里只能简单地介绍一下它们的作案手法,以引起大家的警惕。<BR>    上网服务有关的骗局  消费者看到一些网上广告说只要到某某网站免费注册一下,该网站将提供免费上网服务。注册的时候,网站需要你提供信用卡信息,但保证决不会要你付费。注册完毕后,他们会让你下载上网所需的软件,说是供你上网所用。岂不知,这个软件里含有病毒,一旦在电脑中安装后,每次一点击上网器,电脑就会死掉,根本上不了网。与此同时,你的信用卡却已被人盗用多次。提供上网服务是假,获取你信用卡信息才是这个骗局的真正目的。<BR>    成人服务骗局  “成人内容”的网站往往是光顾者最多的地方,很多美国人付费从这些网站上下载照片。这个骗局正是针对这群消费者而来,以提供顾客免费下载“成人内容”的照片为诱饵,结果当顾客在下载照片的同时,也不知不觉地下载了一个拨号软件,此后,他们的电脑被这个拨号软件神不知鬼不觉地自动拨通了一个国际电话。直到顾客收到巨额电话费账单的时候,才知道受骗上当。<BR>    购买电脑软件有关的骗局  你在网上购买了一个价格比其他商店要便宜得多的电脑软件,当你在下载软件的时候,行骗者把电脑病毒一并下载给你,窃取你电脑中的信息,然后再利用这些信息在网上作案。<BR>    在家上班计划  很多美国妇女都希望自己能够在家庭与事业中找到一种平衡。在家上班当然是再完美不过的解决办法。此类骗局就是针对这种心理,精心设计。最常见的形式是收到猎头公司的邮件,说是能帮你找到在家上班的工作,不但工作轻松,而且每周能赚1000美元以上。只要付他们100美元左右的材料费,将提供你在家上班的各种工作挑选。一旦等你把钱寄去之后,要么就是没了音讯,要么就是收到一堆让你参加传销的废纸。 <BR>    贷款申请费  网上有人提供利息很低的房屋或汽车贷款,申请条件也相当松,说是只要付一笔贷款申请费就保证批给你贷款。结果申请费收去后,就再也没有音讯。此类骗局以低利率贷款为诱饵,目的在于骗取申请费。<BR>    赢彩票/抽奖之类的骗局  你收到一封从某大公司或某彩票机构发出的邮件,告知你在<IMG src="http://www.seph.sh.cn/music/textout.asp?w=16&amp;h=17&amp;fn=宋体&amp;fs=12&amp;txt=-13317" align=absMiddle>们最近的随机抽奖中有幸中了头彩,他们需要知道你的银行账户以便能把钱尽快划进去。此类骗局正是以中奖为名,利用消费者听到中奖后的兴奋心理,达到骗取消费者银行账户信息的目的。</FONT><BR>
< align=left><FONT style="LINE-HEIGHT: 150%" size=3>    信用卡申请  有些人因为信用记录不好,很难申请得到信用卡。此类骗局正是针对这群消费者而来,说是为他们提供“免信用调查”的信用卡,只要申请人付一笔申请费,就保证发给他信用卡。结果,申请人付了申请费之后,还是拿不到信用卡。这是一起以骗取信用卡申请费为目的的骗局。<BR>    从以上事例我们看到,网络骗局的花样繁多,行骗手法日新月异,让人防不胜防。那么,怎样才能避免自己成为网络骗局的牺牲品呢?美国消费者联盟建议大家在保持个人警惕的同时,还要及时地把一些可疑的行径报告给消费者组织或媒体,以便他们督促有关部门展开进一步的调查,以防止更多的消费者受害。<BR><FONT color=#00c000 |||F>典型案例</FONT>
<CENTER>2700万美元的网络诱饵</CENTER>
    住在佛罗里达坦柏市的家庭医生加斯米夫妇两年前曾被尼日利亚骗局的诈骗犯骗取了30<IMG src="http://www.seph.sh.cn/music/textout.asp?w=16&amp;h=17&amp;fn=宋体&amp;fs=12&amp;txt=-12814" align=absMiddle>美元,每讲到往事,42岁的加斯米太太就两眼含泪,浑身颤抖。<BR>    两年前,加斯米夫妇收到一封来自尼日利亚政府的邮件,上面说加斯米太太的一个亲戚在尼日利亚过世,留给她2700万美元的巨额遗产,希望她尽快与她亲戚的律师联系。加斯米太太并不记得自己有这么个亲戚,不过,她还是按照邮件上给的电话号码,打电话到尼日利亚,找<IMG src="http://www.seph.sh.cn/music/textout.asp?w=16&amp;h=17&amp;fn=宋体&amp;fs=12&amp;txt=-19011" align=absMiddle>了那位所谓的过世亲戚的律师。这位自称叫威廉姆斯的律师告诉加斯米太太说这位亲戚是她失散多年<IMG src="http://www.seph.sh.cn/music/textout.asp?w=16&amp;h=17&amp;fn=宋体&amp;fs=12&amp;txt=-19004" align=absMiddle>远亲,接着他传真给加斯米太太几份有政府盖章的正式文件,<IMG src="http://www.seph.sh.cn/music/textout.asp?w=16&amp;h=17&amp;fn=宋体&amp;fs=12&amp;txt=-19214" align=absMiddle>消了她所有的疑虑。<BR>    毫无疑问地,加斯米夫妇要求律师尽快把这笔款项转入他们的美国银行。律师先让他们电汇7240美元的律师费与手续费。加斯米<IMG src="http://www.seph.sh.cn/music/textout.asp?w=16&amp;h=17&amp;fn=宋体&amp;fs=12&amp;txt=-18446" align=absMiddle>妇二话不说,马上照办。接着,他们收到律师威廉姆斯的邮件告知要付27000美元的遗产税才能付款。加斯米夫妇又如<IMG src="http://www.seph.sh.cn/music/textout.asp?w=16&amp;h=17&amp;fn=宋体&amp;fs=12&amp;txt=-13571" align=absMiddle>电汇。然后,这位律师又写邮件解释说他算错了税金,由于这笔数字特别高,政府还要额外征收63250美元的税金。加斯米夫妇牙齿一咬,又把钱电汇给威廉姆斯。<BR>    两天以后,加斯米夫妇接到一个电话,是一位英语流利的男子从美国的亚特兰大市打来的。这位男子自称是尼日<IMG src="http://www.seph.sh.cn/music/textout.asp?w=16&amp;h=17&amp;fn=宋体&amp;fs=12&amp;txt=-16133" align=absMiddle>亚银行驻亚特兰大的代表。他告知加斯米夫妇钱已经到了亚特兰大市,需要他们亲自到亚特兰大去签收。同时,他提醒加斯米夫妇另外再带11500美元付电汇费用。<BR>    加斯米夫<IMG src="http://www.seph.sh.cn/music/textout.asp?w=16&amp;h=17&amp;fn=宋体&amp;fs=12&amp;txt=-18242" align=absMiddle>兴冲冲地飞到亚特兰大,入住宾馆。三位西装笔挺的尼日利亚银行代表马上赶来与他们见面。他们首先收掉了11500美元的电汇费,然后告诉加斯米夫妇他们立刻把钱送来。两个小时以后,这三个男子带了两个大箱子回到宾馆。<BR>    开箱之前,他们告知加斯米夫妇<IMG src="http://www.seph.sh.cn/music/textout.asp?w=16&amp;h=17&amp;fn=宋体&amp;fs=12&amp;txt=-13387" align=absMiddle>:尼日利亚政府在付款的时候犯了个错误,给的全是现金,钱就在箱子里面。为了把这<IMG src="http://www.seph.sh.cn/music/textout.asp?w=16&amp;h=17&amp;fn=宋体&amp;fs=12&amp;txt=-20022" align=absMiddle>巨额现金带进美国,他们只能把钱涂黑,蒙过海关。说着,他们把箱子打开,里面全是黑色的100元美钞尺寸的一张张纸片。加斯米夫妇正对这堆黑纸片满腹疑心,其中一男子建议他们从中随便挑几张。加斯米先生顺手在箱子的中间与底层各抽了几张出来,这位男子把钱拿到水龙头底下冲洗一分钟后,果然全部显现出100元美钞的“真相”。<BR>    加斯米夫妇吩咐他们把钱全部都洗干净,<IMG src="http://www.seph.sh.cn/music/textout.asp?w=16&amp;h=17&amp;fn=宋体&amp;fs=12&amp;txt=-14149" align=absMiddle>后存入他们的美国银行账户。这三位男子说钱是可以洗干净的,但是要洗这么多钱,还要一种特殊的化学药水才行,需另外收费185000<IMG src="http://www.seph.sh.cn/music/textout.asp?w=16&amp;h=17&amp;fn=宋体&amp;fs=12&amp;txt=-15424" align=absMiddle>元。加斯米夫妇告诉他们这笔费用实在太高,要回去<IMG src="http://www.seph.sh.cn/music/textout.asp?w=16&amp;h=17&amp;fn=宋体&amp;fs=12&amp;txt=-12309" align=absMiddle>一下。<BR>    回到家之后,加斯米夫妇马上打电话给尼日利亚的律师威廉姆斯,告诉他事情的经过。威廉姆斯说,据他所知,这种化学药水确实很贵,加上要洗的钱数量多,这笔费用才这么高,劝加斯米夫妇把钱付了,这件事就算结束了。加斯米夫妇想想他们已经付了10多万美元,这笔钱不付,就收不到他们的“巨额遗产”。于是就抵押了他们的房子<IMG src="http://www.seph.sh.cn/music/textout.asp?w=16&amp;h=17&amp;fn=宋体&amp;fs=12&amp;txt=-23636" align=absMiddle>付了这185000美元。<BR>    岂不料,过了几天,他们又收到<IMG src="http://www.seph.sh.cn/music/textout.asp?w=16&amp;h=17&amp;fn=宋体&amp;fs=12&amp;txt=-11833" align=absMiddle>特兰大的电话,说是钱已洗干净,在存到加斯米夫妇的账户之前,需要再收35万美元的存款手续费。绝望之余,加斯米夫妇只得找他们在佛罗里达的美国律师询问解决办法,律师马上建议他们联系美国经济情报局。 加斯米夫妇这才知道他们成了尼日利亚骗局的受害者:原<IMG src="http://www.seph.sh.cn/music/textout.asp?w=16&amp;h=17&amp;fn=宋体&amp;fs=12&amp;txt=-16204" align=absMiddle>根本就没有“巨额遗产”,所有的有关文件都是假造的,联络的人都是诈骗组织的成员,连他们表演的洗钱那一幕也是该骗局惯用的伎俩,箱子里的钱是假钞上涂了一层可洗墨水……<BR>    回想往事,加斯米夫妇承认他们也曾产生过疑心,但是巨额“财产”的诱惑使他们失去了理性的思考,在付了几笔钱后,就愈陷愈深,无法自拔。尼日利亚骗局正是利用这种心理,对上钩的人骗取大笔钱财。而且,很多人被骗之后,怕亲戚朋友耻笑,一直不<IMG src="http://www.seph.sh.cn/music/textout.asp?w=16&amp;h=17&amp;fn=宋体&amp;fs=12&amp;txt=-18222" align=absMiddle>报警;还有些人想凭自己的能力一个人把钱追回来。对此,美国经济情报局告诫人们要格外小心:尼日利亚骗局不是一般的诈骗案,他们是一个<IMG src="http://www.seph.sh.cn/music/textout.asp?w=16&amp;h=17&amp;fn=宋体&amp;fs=12&amp;txt=-16409" align=absMiddle>国经济犯罪组织,不但买通尼日利亚当局的某些政府官员,而且作案手段相当毒辣。有些美国受骗者一气之下去尼日利亚找他们算账,结果一去无回。收到此类邮件的消费者们要及时向有关当局反映,以免酿成大祸。</FONT>
IsaacZ的发言中如果提到任何字母缩写或专有名词,在本论坛中一般都能搜索到。点此立即搜索点拨论坛。如有搜索不到的,请尝试搜索百度百科,或者跟帖提问。
发帖前请注意看置顶帖。如果你发现自己的问题没有得到回答,说明你的问题提错了地方或者提问前未先阅读本版规则固顶帖011号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点拨论坛

GMT+8, 2024-5-3 09:55 , Processed in 0.258756 second(s), 6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